蜜饯产品是我国的传统食品,具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,其生产原料众多,生产方法多样,产品种类繁多,形态别致,风味清雅悠美,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。 近年来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,更加注重产品的内在价值,关注食品的内在成份和添加的辅料。在这一背景下,蜜饯制品 高糖、高盐的结构成分及传统制作工艺对原料内在营养成分的破坏,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,特别是个别厂家滥用添加剂的负面报道见诸报端,进一步引起了蜜 饯消费群体的顾虑和担忧。
此外,在工业日亦发展的今天,机械化大生产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,许多食品行业不断利用新科技、引进先进设备,制造出更为健康安全、风味独到的产品, 新品层出不穷,而蜜饯行业总体进展缓慢,工艺较传统,设备较落后,尚未取得大的突破性进展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,蜜饯制品要有所发展,必须迎合市场,迎 合消费者需求,对产品进行从内到外的彻底更新调整。
一、向低糖、无糖、低盐型发展 过度食用高糖高盐食品能引发人们各种疾病,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。蜜饯产品以白砂糖为主要原料,一般总糖含量在50%以上,因此许多人对其敬而远之。 今后产品的发展方向,应更多的选用高甜度、低热量、无热量的甜味剂来替代白砂糖。目前国家允许使用、国际上公认的可添加于食品中的代替品较多,如低聚糖、 山梨醇、木糖醇、赤藓糖醇、海藻糖、甘草提取物、罗汉果苷等,以及一些人工合成的甜味剂,如阿斯巴甜、钮甜、三氯蔗糖等,都是一些不错的选择。各种天然 的、低热量的甜味剂必将逐步成为白砂糖的首选替代物。此外,高盐高酸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也影响着消费者的食用选择,降低盐、酸含量也是产品的必然发展方 向。
二、向保留产品内在营养成份、强化保健功能方向发展 传统蜜饯制作工艺过程中,鲜果在高盐、高糖液渗透压作用下,细胞组织破坏严重,导致原果胶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流失,做出的成品营养较低。 今后,对传统工艺作出调整和改变,尽可能的保留原果中的营养成份将是发展的重点,一方面可通过针对不同消费群体,添加相应营养成份,来强化产品的保健作 用,如:针对儿童,强化钙、铁、镁、锌等矿物质;针对老年人,强化氨基酸、维生素等,以及适用于各类消费群体的营养强化,使产品在质上有大的突破。另一方 面也可将传统中华医学的药食两用中草药有效成份添加在产品中,如调制凉茶型蜜饯,使产品在休闲食用的同时,又兼具有清凉、解毒、祛火、清肠、润肺爽喉的功 效,迎合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。
三、向规范使用添加剂的方向发展 没有食品添加剂,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,添加剂的广泛应用,使食品发展有了量和质的跨越,包括蜜饯在内的所有食品都离不开添加剂的使用。但近年来,个别中小 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,违法、违规使用添加剂,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今后,添加剂的使用必将成为国家监管和企业 品控的一个重点内容。 此外,为提升产品的质量,在添加剂的选取上,未来食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少用化合产品、多选天然提取物。目前的甜味剂、防腐剂、抗氧化剂、着色剂等添加剂均 有相应的天然提取物,并已在食品中广泛应用,其安全性高的特点正倍受关注。
四、向突破传统工艺、风格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,首先尽量拓展原料的种类,多尝试各种农作物的各种深加工方式。其次,在口感上力求突破传统的高甜、高酸、咸风格特点,大胆创新立异。 另外,在产品的外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有所突破,可与其他食品,如饮料、膨化、果膏、低温非油炸、罐装等工艺相结合,兼具各种产品的优点,摒除产品自身不 足,使产品别具一格,引导消费。
五、向提高生产过程科技含量的方向发展 通过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及生产设备,逐步以机器代替人力,从而提高生产效率、提升产品质量、促进生产规模化,将逐步成为主流,如:在实际生产中,运用生物技 术中的酶工程、发酵工程等处理原料,改善产品组织结构;运用膜技术中的反渗透膜(RO)、超滤UF、电渗析及活性炭多介质过滤、真空低温浓缩等技术进行糖 水的去杂、去污,糖液浓缩,促进糖液的渗透速度;在干制工序中,运用远红外线干燥、微波加热干燥、冷冻干燥等先进工艺及设备,既可缩短干燥时间,提高生产 效率,又能减少产品质地的破坏。此外,在低糖产品中,为防止微生物污染,在添加防腐剂的同时,可运用诸如紫外辐射灭菌、饱和蒸汽加热灭菌、热空气加热灭 菌、臭氧灭菌、高能λ-射线等术。
六、向提高包装、贮运安全性、实用性的方向发展 包装物除了具有亮丽外观、吸引购买的特点,还要考虑如何保护产品品质,以保证产品在货架期内的质量。在选择包装物材料时,各种稳定性强、抗化学性、耐紫外 线性、热成性好、阻气性好的包装材料,如:铝箔、纸制品、镀铝薄膜、STAR-ASEPT复合包装等,将逐步成为新宠。同时,在储运过程中,综合运用低温 贮藏、气调贮藏、化学贮藏等各种手段,以保证贮藏运输过程质量的稳定,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。